山高水远,阻不断走近走亲。4月23日上午,在“武汉印象”主题参访之科技创新篇中,来汉参加2025武汉国际友城交流周的14位友城代表,参观华工科技,搭乘光谷空轨,深度感受武汉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发展成就。
走进华工科技智能制造未来产业园,武汉国际友城代表详细了解了激光技术在半导体、显示面板、汽车、消费电子等战略性行业的应用。

2025年4月23日上午,武汉国际友城代表参观华工激光。长江日报记者 胡冬冬 摄
现场一幅宽5米、高4米的“黄鹤楼”金属画吸引了大家的注意。制作需要多长时间?有人猜测至少要5个小时,但当得知使用华工激光设备仅需10分钟时,泰国曼谷市国际关系官员通英卡素·提迪坤不由自主发出一声“Wow(哇)!”。嘉宾们纷纷掏出手机,与这幅用激光技术重新定义的黄鹤楼合影。“无法想象,如果我们用传统工艺来制作这个比一层楼(一般房子层高3米)还高的金属画,需要多长时间?而你们只用了10分钟!”巴勒斯坦拉马拉市国际关系部负责人哈姆扎·达利亚边拍照边感慨。

武汉国际友城代表在“黄鹤楼”金属画前合影留念。长江日报记者 胡冬冬 摄
国际友城代表现场还体验了激光个性化定制书签制作,感受“一束光”的魅力。
肯尼亚基西郡财政监察官文森特·奥科马·杨瓦拉在书签上写下自己的名字:“这项技术太先进了,我非常喜欢这个书签!”芬兰萨洛市国际关系官员特伊琪·莱托宁拿到书签后喜滋滋的,“其实,我的预期只是想要简单一点的,但成品效果比预期精致得多。”
而智利康塞普西翁市国际事务代表克里斯蒂安・拉雷尔・阿尔瓦雷斯,用自己学会的汉字写下 “智利”二字。他介绍,从去年开始在当地孔子学院学习中文,能在这里用激光的方式刻下“智利”二字,“特别有意义。”

智利康塞普西翁市国际事务代表克里斯蒂安・拉雷尔・阿尔瓦雷斯用汉字写下 “智利”二字。长江日报记者 胡冬冬 摄
科技的力量是无穷的,在搭乘中国首条悬挂式空中轨道列车时,国际友城代表纷纷拿出手机拍照,站在车厢往四周看,光谷生态长廊的生态美景映入眼帘。“科技感十足!”肯尼亚基西郡财政监察官文森特·奥科马·杨瓦拉摸了摸车厢,笑着说:“这是开往未来的列车。”
(长江日报记者郑晓安 范婷婷 通讯员李高婧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