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孙雯 通讯员 杨荣
走进杭州临平,总能遇见文学的传承故事。
在第30个“世界读书日”来临之际,“携诗而行读临平——临平诗人作品分享会”启幕,60余位市、区两级文学爱好者共赴诗意之约。
自三年前临平“文学讲习所”成立,全国各地的文学大家与临平当地的优秀写作者之间,建立更为紧密的联系,各种交流活动频频举办。

这次,临平诗人代表马铁女、吴银江、晨晖与知名作家、诗人沈苇、孙昌建、李郁葱组成的评审团面对面进行互动,同时也为其他参与活动的临平作家打开了视野。
临平不乏诗歌意。运河、塘栖古镇、超山梅花、良渚玉架山等历史文化源远流长,孕育了褚无量、何思敬等大批名人名家,吸引了苏东坡、吴昌硕等众多雅士名流。
“风蒲猎猎弄轻柔,欲立蜻蜓不自由。五月临平山下路,藕花无数满汀洲。” 宋代诗僧道潜笔下,临平之美,跃然纸上。
临平的诗人,正是从这种日常功能中捕捉灵感、积累素材,写出独有的临平特质。从三位诗人的诗集中,可以读出这些韵味。
马铁女的《殷红的芙蓉花》分“时光篇”“天地篇”“情爱篇”等七个篇章,在年复一年的四季轮回中,作者着眼于大运河两岸百姓的日常生活,从本人的点滴成长感悟出发,以清新、质朴、秀丽的文字,书写家乡,大地,亲人,一生挚爱。
吴银江的《上塘河》以这条临平的母亲河为坐标,着眼于上塘河及两岸的历史古迹和人文故事,延展部分南至古海塘,北至丁山河,写所思所想所感,抒热切家乡情怀。
晨晖的《城市的风是屋顶的过客》以江南水乡为题材,书写杭州大运河人文、历史和文化景观。诗歌以行走吟咏为主线,以独特的视角进入情境创作,还原宁静悠闲的诗意生活,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独有的风貌。

这次活动邀请了专业朗诵者深情演绎三位诗人的佳作,或婉约细腻,或豪迈激昂,字句间尽显临平的风土人情与时代风貌。评审嘉宾则从诗词的本身以及诗词韵律、情感表达等维度深入剖析,为作品注入专业解读。这种“创作分享+诗歌朗诵+专业点评”的多元形式,让在场文学爱好者沉浸于一场酣畅淋漓的文学盛宴。
“这样的分享会特别有意义!”诗人晨晖说,在交流中,能清晰看到自身不足,也能从他人创作中汲取灵感,“未来,我会多参与此类活动,深耕临平本土文脉,用诗歌讲述家乡故事,让更多人领略临平的文化魅力。”
“我们以三位诗人的作品为切入点,邀请诗坛名家为临平诗歌‘问诊把脉’。”临平区作协主席袁明华介绍,希望借助世界读书日的契机,点燃全民阅读的热情,为临平诗歌乃至整个文学事业注入新活力。

临平区作家协会现有会员177人,其中国家级会员9名。近年来,临平文学创作成果丰硕,在小说、网络文学、散文等多个领域佳作频出。
临平区作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,积极营造良好的文学生态。每年扶持10余部文学作品,《植物先生》、《贞观幽明谭》等优秀著作相继问世。同时,通过搭建“临平文学讲习所”等平台,聘请知名作家担任导师,定期举办作品研讨、专题讲座等活动,为本土作家提供展示才华、交流思想的舞台。这些举措有力推动了文学创作与评论的良性互动,为临平文学事业繁荣发展注入强劲动力。

主办方供图
“转载请注明出处”